大部分的亚洲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在学业上的成绩,愿意为了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而付出一切,甚至,超出能力范围也在所不惜。

鉴于马来西亚现有的教育水平,有些牺牲仿佛已成了必要。

相较于旧时,马来西亚教育在亚洲属首屈一指的风光时期,现今可说是大势已去。

“有本事的人做事,没本事的人教书”。这句话听起来是多么地讽刺。

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(OECD)强调,教师能力的薄弱是严重影响马来西亚教育的障碍之一,部分归因为教师教育机构申请人的质量降低。

在2010年,申请教育学士学位的人士当中,就有93%的申请者成绩低于最低学术要求,你认为从2010年至今,改善了多少呢?

为了弥补在公立学校的学习不足,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补习班是非常常见的情况,更有些人认为,上补习班是必要的;有些人则争论说,孩子被“掠夺”的童年时光是永远无法追回的。

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是一项每3年一次的评估考试,测试72个国家的15岁学生,评估学生在数学、阅读及科学的表现,这项评估显出了马来西亚学生在这些科目中的弱势。

邻国新加坡的成绩一直都高居榜首,但是马来西亚的成绩却是低于平均水平。

2015年,马来西亚的数学得446分、阅读得431分及科学得443分,尽管和2012年的成绩相比是有进步,但相较于平均分数分别为490、493及493都尚有差距。

新加坡在许多社会经济方面都领先马来西亚,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,但马来西亚不单是居于新加坡之下,甚至还输给了越南。

大部分的人就认为,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缺乏了基本的数学技能、推理技巧及无法依据各种学术做链接,而失业的大学毕业生,当中就有人无法使用英语连贯性地造成一段句子。

马来西亚的教育系统似乎缺少了长期规划,教育政策每隔几年、在还没看到成果时就被更改,宛如教育课程、教学方式、评估甚至教学语言长期都处在实验阶段。近年来,最具破坏性及争论性的或许就是在2003年1月实施的英语教数理政策在2009年被宣布废除。

没有任何一个家长喜欢自己小孩的教育被当作实验一般,教育政策存在的太多不确定性,让许多家长都纷纷考虑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上课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国内的私立学校也随之蓬勃发展。

马来西亚政府在2012年废除了入读国际学校的马来西亚公民人数40%的限制后,目前有一些国际学校更是以马来西亚学生居多。根据国际学校谘询机构(ISC)的调查显示,马来西亚共有170所国际学校,共7万1589名学生,在《Education Destination Malaysia 2017/18》指南中,就重点介绍了140所国际学校。

让孩子入读私立学校的费用从每年1万2000令吉至超过12万令吉不等,费用还不包括其他,如寄宿费用等。而每一年的费用还可能增加5至10%。

Education Destination Malaysia估计,让孩子入读中价的国际学校接受初等级教育,每年的费用大约3万至5万令吉。根据数据显示,Sri Kuala Lumpur国际学校的学费相交与其他来的低,约每年1万5300令吉至2万9600令吉(不包括其他费用),但却是“一位难求”,等候名单更是“源源不绝”。

另外,要在马来西亚国立大专获得一席之位也是极具挑战的一件事。国立大专的录取制度以固打制(Quota System,即录取55%土著和45%非土著)来录取申请者,而想要修读自己属意的科系又是另一个门槛。

尽管后来政府以绩效制取代固打制来录取国立大专生,国立大学预科班(Matriculation)的设置一样让土著可以轻易地进入大学,只有10%的学额供非土著申请,使所谓的“绩效制”完全有名无实。

无法顺利进入国立大专的学生在无计可施之下只好另寻出路,把目标转向私立大专。根据Ringgitplus.com估计,修读本地国立大专课程的平均费用为7000令吉,但若是在私立大专,费用就要高出3至5倍(视不同课程而定),加上通货膨胀,每一年的费用都在不断地增加。

4,241 views